|
基于長基線交匯的超短基線對水下運動目標定位技術研究水下運動目標位置是海洋調查、工程探測、海上實驗等科研活動的重要參數,特別是在海上靶場的裝備試驗中,需要實時精確地獲得水下運動目標的位置信息。水聲定位技術是獲得這一信息的有效手段,近年來,水聲定位技術不斷發展,水聲定位系統也由傳統的長基線系統 (Long Baseline System,LBL)、短基線系統 (Short Baseline System,SBL)、超短基線系統 (Ultra-short Baseline System,USBL)向聲學多基線組合與慣導、GPS(Global PositioningSystem) 等聯合定位的模式轉變。相關研究表明[1-4],長基線具有基線長、定位精度高的特點,但是長基線定位是以精確時延進行測量,對由于目標運動使得同步信標需要高幀率發射所帶來的抗距離模糊解算能力不強;超短基線定位系統則是由多元聲基陣與聲信標組成,通過測量距離和方位定位,其優點是尺寸小、使用方便,其方位參量的測量不受距離模糊的影響,缺點是跟蹤數據不連續,無法連續跟蹤水下目標的運動軌跡,且其定位精度受到載體安裝形變誤差、位姿組件測量誤差和聲速誤差等因素影響,每次安裝后需進行校準,系統定位精度不高,僅適用于大范圍作業區域跟蹤 [5]。鑒于此,本文提出一種采用浮標方式基于長基線交匯的超短基線定位技術實現對水下低速運動目標的高精度定位測量。 1 系統組成及關鍵技術 1.1 系統組成 1.2 系統關鍵技術 為滿足對水下運動目標的連續定位,同時也為了克服船載超短基線定位使用上的不足,系統采用了浮標方式,浮標采用了高浮力低重心的結構設計,經抗沖擊結構設計后,可以滿足爆炸試驗抗沖擊要求;同步式信標安裝于水下航行體或運動爆源上,為滿足不同速度運動目標的測量需要,水聲同步信標采用了信號發射周期可調 (0.5~5 s) 的高增益寬帶多址調頻雙脈沖信號體制,相比分頻段的線性調頻或跳頻信號可獲得更大的處理增益,在相同作用距離下,可降低發射聲源級,減小系統的功耗,提高系統靈敏度,提高定位精度。其系統設計中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如下。 (1) 基于長基線和超短基線數據融合的定位 長基線與超短基線結合使用可以構成組合聲學定位系統,組合定位系統通常可以獲得目標信號的多種特征參量,合理地融合多參量信息有利于提高定位系統的精度及可靠性。考慮到長基線定位系統作用范圍廣且陣內定位精度較高,超短基線定位系統集成度高且具備良好的近程定位優勢,本文構建了基于長基線交匯的超短基線定位系統,并采用合作信標模式對其進行廣域精確可靠定位,系統各個節點均由十字型超短基線陣構成。提出時延/相位差參量融合組合基線信息融合定位方法,通過基于最小均方誤差和最大似然估計準則下的定位優化模型有效融合兩種參量的觀測信息,以實現對整個測量區域的高精度定位。 (2) 高同步速率下的運動目標定位抗距離模糊技術 對水下運動目標進行定位時,為了獲得足夠的軌跡采樣點數來描繪其運動過程,定位系統需要采用較短的同步周期。聲速和系統同步周期的乘積稱為最大非模糊距離,以信號發射周期為 0.2 s為例,若聲速取 1 500 m/s,則系統最大非模糊距離為300 m。當目標距離定位陣元超過 300 m時,信號傳播時延大于 0.2 s,而接收系統記錄的時延值仍在0.2 s以內,即時延測量值與真實的時延值相差周期的整數倍,相應地,距離估計值與實際值相差最大非模糊距離的整數倍,稱為距離模糊問題,該倍數稱為模糊周期數,求解模糊周期數以獲得實際距離估計值稱為解距離模糊。距離模糊問題直接導致運動目標定位結果具有多值性。 針對上述問題,考慮到方位參量的測量不受距離模糊的影響,采用最大似然準則下時延/方位融合定位優化模型,將解距離模糊問題轉化為方位參量約束條件下非線性優化問題,并采用差分進化算法求解。利用方位信息對目標所在區域進行限定,降低了差分進化算法陷入局部最優解的危險。無需目標初始就位點,即可實現對大范圍測量區域內運動目標的無模糊定位。 (3) 淺海復雜環境下精確時延估計 (4) 浮標方式下超短基線基陣誤差的減小與消除 超短基線陣是利用相位差進行定位的,聲基陣的設計和校準直接影響信號間的相位差。聲基陣陣元間的初始相位及安裝位置偏差是直接影響定位精度的關鍵因素。聲基陣陣元間的初始相位會直接帶來相位測量誤差,屬于系統誤差,需要出廠前在消聲水池或開闊水域進行校準獲得,然后修正到基陣測量的相位差,以減少對整個系統定位精度的影響;聲基陣坐標與大地坐標間的旋轉角度誤差很難直接測量,此誤差主要由安裝誤差引起,可通過文獻[8]介紹的方法進行校準,系統采用浮標方式,超短基線陣固定安裝浮標下部,經過一次校準即可,避免船載基陣每次安裝后均需進行適應性校準,試驗效率低的弊端。 圖 2長基線和超短基線組合定位模型 (2) 當使用兩個浮標,采用長基線方式求解,超短基線利用相位差參量信息判斷雙解; (3) 當單浮標接收目標信號時,直接利用超短基線求解,根據已測得歷史位置信息判別真解,提出模糊解; 本文假設兩個系統同時工作,一共能得到 5組定位結果,包括 1組長基線結果和 4組超短基線定位結果。定位結果融合的關鍵是如何將 5組信息進行有效的組合,使融合的定位結果優于單個系統的定位結果。 2.1 最小均方誤差估計與最大似然估計 在已知 X和 Z是兩個隨機矢量,且二者存在聯合概率密度函數的條件下,使各估計分量的均方誤差之和最小的估計,被稱為最小均方誤差估計X贊 V。各估計分量的均方誤差之和可以表示如下。 最大似然估計是建立在最大似然原理基礎上的一個統計方法,是概率論在數理統計中的一個應用。最大似然估計提供了一種“模型已定,參數未知”的方法,通過若干次試驗,觀察其結果,利用試驗結果得到某個參數值能夠使樣本出現的概率為最大。 2.2 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準則的時延/相位差參量融合定位優化模型 可知融合結果的定位精度不低于各系統單獨定位精度,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準則的融合方法是可行的。 2.3 最大似然準則下的時延/相位差參量融合定位優化模型 時延/相位差參量融合組合基線定位方法是通過構建最大似然準則下的優化定位模型,有效融合兩種參量的觀測信息,以實現整個測量區域的高精度定位。 3 系統定位精度分析 為了驗證組合定位測量的定位精度,本文分別對長基線、超短基線和長基線/超短基線組合定位的定位精度進行仿真,并在組合定位方式下分別對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準則和最大似然準則這兩種時延/相位差參量融合算法進行仿真。具體仿真條件如下。 (1) 浮標 (陣元) 位置精度 (北斗/GPS定位精度:3 m); 圖 3至圖 6分別為長基線、超短基線、組合定位下兩種融合算法的定位精度。 由仿真結果可知,長基線的定位精度由于可以獲得精確的時延估計,對于位于陣中心的定位精度較高;超短基線遠距定位精度較低,但是局域定位精度較高,長基線/超短基線組合定位的定位精度在距離陣元較近位置比長基線要高,在較遠距離位置定位精度高于超短基線,采用兩種準則進行數據融合處理后的定位精度,在陣中心遠距精度幾乎相同,在距離陣元較近位置上基于最小均值誤差準則的組合定位精度較最大似然估計準則的要高。在總體上,采用組合定位方法可將長基線作用距離遠和超短基線局部區域精度高的優勢充分結合起來,這種方式的定位精度整體上要高于單一方式的定位精度。 水下運動目標是具有一定速度的動態目標,其對信號檢測的影響體現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號具有多普勒效應,頻率會發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導致時延檢測有偏差,仿真計算分析表明對于信號頻段20~30 kHz,脈寬 10 ms的水聲信號,在目標速度為 圖 3 長基線定位精度 圖 4 超短基線定位精度 圖 5 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準則的組合定位精度 圖 6 基于最大似然估計準則的組合定位精度 2 kn時,時延測量誤差約為 200 滋s;目標速度為4 kn時,時延測量誤差約為 400 滋s;目標速度為6 kn時,時延測量誤差約為 600 滋s;目標速度為8 kn時,時延測量誤差約為 800 滋s;據此,本文進一步仿真驗證了該組合定位方式下航速 0 kn的靜止目標 (圖 7) 和航速 8 kn下運動目標的定位精度(圖 8)。具體仿真條件為:除了航速 8 kn運動目標時延測量誤差為 800 滋s以外,其余仿真條件不變。 圖 7 水下靜止目標 (航速 0 kn) 的定位精度 圖 8水下低速運動目標 (航速 8 kn) 的定位精度 仿真結果表明,在2km的作用范圍內,靜態目標水平定位精度不大于 2譯R(R為測量斜距),考慮動態目標的多普勒偏移及時延測量誤差,動態目標水平定位精度不大于 4譯R,可滿足系統的測量要求。 4 結 論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浮標方式的長基線/超短基線組合定位系統實現對水下運動目標定位,采用浮標方式克服了船載超短基線組合安裝誤差大,避免安裝后每次均需進行姿態適應性校準的弊端,提高了測量精度;同時采用組合定位方式又可以有效減少長基線陣元數量,提高試驗效率。在組合定位解算中采用時延/相位差參量信息,依托基于最小均方誤差準則和最大似然估計準則的融合方法解決了同步信標高幀率、跨周期所帶來的距離模糊問題,提高了系統對運動目標的定位精度;文章最后仿真分析了各種方法的定位精度空間分布規律,驗證了這種定位方法要優于單個系統的定位精度。該方法無需每次試前都對基陣進行校準,具有使用效率高、試驗準備簡單、測量質效高等優點。目前,該系統已經在靶場得到成功應用。 |